网赚论坛
标题:
一个打工仔的逆袭:用1.6万元撬动十几亿生意
[打印本页]
作者:
rain0819
时间:
2018-12-1 21:23
标题:
一个打工仔的逆袭:用1.6万元撬动十几亿生意
30年前,浔兴拉链的创始人施能坑,以1.6万元的小作坊做起。
在小拉链,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服装辅料领域,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经过20多年的打拼和经验积累后,浔兴拉链坐上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链生产商交椅。
2016年,浔兴拉链年营收已达到11.75亿。一个小拉链,他一年卖出了十多亿的规模。
他在小市场、做出了大企业
拉链相对于服装产业而言,是个小品类。
2009年服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拉链市场规模大约在600亿左右,如今这一规模扩大到800亿左右。
今天,中国拉链产量的规模一再创新高,已占全世界总量60%以上,其中有90%是直接和间接出口到国际市场。
但是,中国拉链生产企业以中小为主,据中国拉链协会统计,中国拉链企业中固定资产在1亿元、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约2-3家。国内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而在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中,浔兴拉链却成为了那年销售3亿以上的2-3家之一,而且浔兴拉链做到了超过10亿,不得不说非常厉害!
并且,2006年12月22日,浔兴拉链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成为目前中国拉链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拉链行业龙头老大。其英文简称SBS则成为了国内拉链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现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设有SBS办事处、专卖店,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它是如何从一个家庭作坊企业做成了行业领军、从1.6万做到10多亿?
任何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要过关键的三关——创业成功关、做大做强关、基业长青关,能闯过这三关,企业离进入行业前列就不远了!
创业成功关
胆大+敏锐眼光+肯吃苦+善于开拓市场
创业时,一定要满足“胆大+敏锐眼光+肯吃苦+善于开拓市场”这几个条件。
1. 胆大、敢闯
敢于尝试、敢闯,敢于迈出第一步,对于创业尤为关键。
2017年1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家讲堂,发表了“创新与竞争优势——以万达为例”的演讲。在演讲中,王健林表示:“富贵险中求,敢闯敢干竞风流”“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所以,胆大、敢闯,敢于迈出第一步,它是创业必备条件。
最初,浔兴股份创始人施能坑,只是一家服装厂的打工仔,“每天就是画图样、缝纫、制衣、包装、搬运”。
不过凭着机灵肯干,施能坑颇得厂长的赏识,每到年底发奖金,他总能多得三、五百。5年的时间,也攒下了一万六千块。
在攒下1.6万,同时又有服装行业一定经验之后,施能坑大胆选择了创业。
上世纪80年代,大家比较喜欢稳定工作的时代,敢辞职创业是胆子是很大的,迈出这一步,需要很大魄力、勇气。
2. 敏锐眼光、瞄准另类市场
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否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市场/领域,也往往是胜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世纪80年代,福建晋江、石狮的商业潮兴起,当大家都纷纷瞄准鞋业、服装业等市场时,施能坑却瞄准了另类市场,选择了服装的辅料——拉链。
经过市场调查后,他拿着1.6万元,坐火车到北京拉锁总厂买来拉链,几个兄弟自己用小铁锤敲敲打打加工后,再拿出去卖,开始了创业之路。
3. 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创业成功的人,都是懂得吃苦的人,具备奋斗精神的人。
是否能吃苦,也是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
浔兴拉创始人施能坑,和很多创业家一样,也出生在穷苦人家,施能坑曾表示“我们出生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早年是全村最穷的。” 家计困难,使得改善生活成了施能坑的本能选择。
在早期,为了降低成本,请不起别人,施能坑就发动全家,一起上阵。
“我们兄弟自己当工人,连孩子们也是从最苦的工序做起,为了及时出货,一天下来有时候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搞得浑身都黑不溜秋的”。
4. 开拓市场、打开销路
在具备敢闯、敏锐眼光、肯吃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要考虑,那就是销路问题,解决了生产问题,下一步就要解决销路问题。
换句话说,销路不解决、打不开,也意味着前面的敢闯、敏锐眼光、能吃苦白做了。
在早期,施能坑为了打开销路,也是吃了很多苦,和所有创业者一样,最初打开市场非常难,只能一家一家生磕。那段时间,施能坑每天五点不到就出发,背着2000多条拉链,一走就是一天,肩膀都能勒出两条血印,有时候,没有回家的公交了,施能坑就在火车站凑乎一晚上。
这样逐渐打开了客户,之后又打开了批发市场和商场,逐渐在晋江打开了销路、又逐渐扩展到福建其它地区,几年下来,他赚了三十多万。
之后,在积累了一定实力,随着拉链好卖后,施能坑不甘心只做中间加工环节,他要做上游,决定自己开厂。
于是,施能坑把三十万全部投了进去,成立浔兴拉链厂,“自己开厂,自产自销。”
可以说,在创业阶段,“胆大、敏锐眼光、肯吃苦、善于开拓市场”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而施能坑在浔兴拉链的创业阶段,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功做好这四个要素,实现创业成功!
做大、做强关
品牌化+引进人才+现代管理
优化经营、优化团队、优化管理
在度过创业成功关之后,企业将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如何更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大视野、更大格局的运作,进行优化经营、优化团队、优化管理,将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5. 品牌化运作、重视品牌形象、重视口碑
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注重品牌建设。
1991年,199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击了施能坑和他的浔兴拉链,也让施能坑意识到品牌、质量的重要性。
当时,一些小型拉链厂购买浔兴生产的带有SBS标号的拉头,进行后续加工。在市场上,这些拉链由于质量低劣,客户投诉不断,使SBS品牌声誉蒙尘。
施能坑坦言,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也让他开始意识到品牌对整个公司的重要性,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他当机立断把所有已经销售出去的拉头收回并集中销毁,直接损失达300多万元,在工厂大院,当着全厂员工和客户的面,他一把火烧掉,很多员工当场就痛哭流涕。
这对于当时一个年利润200多万的企业来说,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也可见施能坑当时下了多大的决心。
这次对品牌及质量的重视,如同当年海尔张瑞敏销毁有质量问题的冰箱一样,对浔兴拉链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让公司内部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树立起“质量就是生命”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另一方面,也在业内树立起了浔兴拉链SBS注重品质的形象,在同行内部也引起了反响,并且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同。浔兴对品牌和质量重视的美誉也因此建立起来。
6. 更大市场开拓
要做大,不仅是品牌形象要注重,树立在行业中更好的口碑、更大的影响力。
同时,还要更大市场的开拓,走向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市场。
这意味着企业要开拓更多市场、占领更多市场,在更多市场努力获得优势,从而实现规模的扩大!
而浔兴拉链随着在福建市场站稳之后,选择了走出区域、陆续开始其它市场的开拓。一方面,它在国内更多地区、开拓更多市场,在中国市场占据更多份额;另一方面,它还做了国际市场的开拓,现浔兴拉链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设有SBS办事处、专卖店。
7. 引进人才
企业要做大、做强,还有重要一点就是要引入人才。
通过人才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组织能力,改善、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在上世纪90年代,施能坑就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欢迎应届大学生加入”。
很快,企业收到了两个武汉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施能坑非常重视,亲自给大学生回了信,介绍了一些浔兴的发展情况,并解除了他们关于待遇、生活的一些顾虑。如今,经过十几年的锻炼和培养,这两个大学生,一个成了浔兴的总经理,一个成了浔兴技术研发部的部长。
8. 现代管理
企业要做大,就要在管理方式、团队成员、组织构成上进行适当转型,引入现代管理机制,在人才、团队和管理机制上进行优化。
很多家庭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努力完成这个转型。
如果不能完成转型,就会在发展做大上陷入天花板。
不过,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会遭遇问题,始终难以从家庭作坊公司向现代管理成功转型。
在浔兴拉链创业初期,它和所有的民企一样,出于成本和更便于运作的考虑,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呈现出家族企业的特点。
对此,施能坑有清醒的认识,特别在施能坑要将浔兴国际化的目标框架下,淡化家族管理,完成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就成为必须做的工作。
“今后,浔兴公司将进一步淡化家族式管理。同一家族的人,理念及其他很多方面都很相似,纳入一些外面不同的声音、先进的理念、新生的力量,能够帮助董事会决策减少失误,为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可靠的保障。”
不过,这个过程,如同所有家族企业在向现代管理转型所遇到的情况一样,有一定的阻力,也是一种常见现象,这需要企业领导人能够顶住阻力、力排众议的完成转型。
施能坑同样遇到这个问题,虽然施能坑受到了来自家族的阻力,但他面对阻力时并没有妥协,而是在不断地予以化解。
于是,尽管多数家族成员并不赞同对上海分公司家族管理人员进行改革,但施能坑还是力排众议,大胆启用外部人才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并给予充分授权,支持他们进行改革创新。目前,上海公司营业额已占浔兴股份的三分之一,成为一家重要的子公司。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浔兴公司虽然还有一些施氏家族的人员在公司,但施能坑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如今,很多外聘人才成了集团的骨干,其中3名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3名担任副总裁,30多名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公司还让出15%的股份给业务骨干,构筑利益共同体。
可以说,在完成品牌形象、市场、人才、管理的升级之后,企业才能走向做大、做强。而浔兴拉链很成功的完成了这个转型,走上了做大、做强之路!
基业长青关
远大追求+持续学习升级+稳健企业生态
在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企业还要面对稳健发展、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问题。
企业经营者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向上追求,持续学习升级、保持竞争力,以及是否形成稳健的企业生态,则是企业能否持续保有优势、稳健发展的关键。
9. 远大情怀
在企业能否走的长远路上,老板是否拥有远大情怀、追求很关键。
一些老板在企业取得一定成功后,就会失去早期的奋斗精神、进取心,选择安逸、享受人生,这种状态的转变,意味着企业发展到了天花板,就难以继续向前发展。
据说,有一次施能坑和一位企业家在一起打高尔夫球,这位企业家告诉施能坑,他说他赚了很多钱,可以用几辈子了,想不干了,问施能坑怎么样?施能坑说,你这想法挺不错,你可以好好享受。不过,施能坑在停顿一会后又加了一句,“要是我们民族、大家都像你,那就完了!”
这是一种大企业家的格局,也是浔兴拉链在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后,仍不断发展的动力。
10. 持续学习升级
商业竞争是一个持续的马拉松,在竞争过程中,时代和形势不断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升级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升级。
施能坑作为浔兴最重要的管理者,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施能坑认为持续性的学习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11. 稳健企业生态
治理体系+研发投入+人才培养
一个企业要想持久保持竞争优势,特别是想持久保持领先,就要在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从治理结构、到研发、到人才,都形成一个稳健的体系,一个良好的企业生态。
① 治理体系
上市既是企业达到一定成功程度的体现,也是企业治理体系完善的体现。
2006年12月22日,浔兴拉链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成为目前中国拉链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同时,在用人、治理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机制。在用人方面,以人才为主,大胆提拔人才,认贤不认亲,天津和上海的管理团队就完全没有家族背景,创始人施能坑的儿子在上海也只是一个小经理;在公司总部,建立了以执行总裁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公司总体经营管理;
② 研发投入
浔兴拉链是一个注重技术研发投入的企业,施能坑在浔兴成立了技术研发部,采取引进、吸收、创新的路径,自创业以来,施能坑先后主持开发产品、工艺等项目200多项,其中包括“隐形拉链”等40多项获得专利,这都为浔兴拉链的市场拓展打下了良好的空间。
③ 人才培养
在培育人才方面,浔兴股份与华侨大学合作成立了拉链学院,培养中、基层管理及技术人才;出钱让中高层管理干部前往知名大学进修深造;在留人方面,新建的500亩厂房中,为员工、管理层建了一大片宿舍和别墅,让人才在浔兴能够安下心来。
如今,浔兴拉链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链品牌,其英文简称SBS则成为了国内拉链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它的拉链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世界纪录协会评定的中国最大拉链生产商中国纪录。
如果能度过生存关、做大做强关、基业长青关,企业将成功实现由小到大,甚至走向领先
企业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不断闯关、过关的过程。
人生成长,每闯过一关,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层级,升级、进入高阶。
企业也是如此,从最初的创业生存关、到之后的做大、做强关,再到基业长青关,每一道关,都是一个台阶。
生存关,决定企业能否创业成功,能否走上盈利之路,能否继续发展。
做大、做强关,决定能否继续不断走向更高峰,登上更高的企业行业地位。
基业长青关,决定企业是长久持续、稳健发展,还是一时兴起、之后被市场淘汰。
这每个关,对企业而言,都是考验,每过一关,意味着企业上一个更高台阶。
如果企业能够度过这些关槛,经历这些考验,意味着企业将实现由小到大的成长,相反,企业将陷入天花板。
浔兴拉链,以它的成长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创业者,从打工、到最初的小作坊、再到一步步做大,度过生存关、做大做强关、基业长青关,一步步成为行业领军,中国第二、世界第一的过程。
这一切,也值得中国商界其它企业、老板、营销人深思和学习!
欢迎光临 网赚论坛 (http://www.caifub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