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知识付费大都是大忽悠

[复制链接]

36

主题

39

帖子

234

积分

Ⅰ级财主

Rank: 1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6 20: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振宇有本书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没错,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

  抱歉,“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

  01

  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

  “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02

  刘刚这两年很焦虑。

  打开电视,看到别人英语流利如老外,

  他坐不住了,下了一个英语APP,

  走路、做饭都戴着耳机练习听读。

  打开公号,读到《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学习的人》,

  他坐不住了,赶紧买回一摞书。

  刷刷知乎,他又一声惊叹:

  “这个人的回答好专业好高深,

  我差太远了,不行,我得订他专栏。”

  我问刘刚:“你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啊?”

  刘刚一下说了三个原因:

  “时代变化太快,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别人懂的东西自己不懂,怕落后于他人。”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害怕自己被社会淘汰。”

  刘刚的三个担心,其实极具普遍性。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一天不求知,心里就不安。

  何为知识焦虑症?

  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

  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

  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

  03

  但是学习又学什么呢?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一分钟产生的信息量超过古时一千年,

  刘刚说:“我不知道怎么筛选有用的知识。”

  这也是一个时间短缺的时代,

  时间已成为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

  刘刚说:“我不想把大量时间耗费在选择上。”

  这更是一个急于求成的时代,

  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成功的捷径,

  刘刚说:“希望短时间就能掌握某项技能。”

  正在“刘刚们”焦虑头痛时,

  “罗振宇们”出现了,用手一挥:“跟我来!”

  于是,知识付费诞生了。

  何为知识付费?

  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付费,我就给你知识。

  “你不知道怎么选吗?我帮你选。”

  “你不想耗费时间学吗?我帮你读。”

  “你不是想很快掌握技能吗?我嚼烂了给你。”

  哇,知识付费竟然这么好,于是大家一拥而上。

  订专栏、订课程、订直播、订小密圈,

  刘刚说:“生怕动作一慢,就被甩到行进队列之外。”

  所以,目前知识付费用户已达5000万人。

  “手机里没几个付费APP,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04

  罗永浩说过一句话:

  “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去为学习付费?

  因为他们期望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

  但是,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了吗?

  微信公号作者“小鹿快跑”讲过一段付费经历: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

  他一共为知识花费了5000元:

  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了1500元。

  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了500元。

  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500元。

  在得到上买课程,花了约300元。

  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100元。

  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2000元。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期待自己变好。

  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

  “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这就是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

  “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

  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

  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

  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

  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05

  有段时间,和刘刚一起聊天时,

  他嘴里经常冒出一大堆新名词:

  什么“跨界学习”啊?

  什么“认知升维”啊?

  什么“中矩思维”啊?

  有一次,我问他:“你都哪里学的?”

  他说:“付费APP上。”

  那段时间,刘刚特喜欢在社交场合表演,

  潜台词是:“你看,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

  两年过去后,他终于消停了,

  不再逢人就满嘴喷新名词了:

  “学了一大堆新名词、新概念、新思维,

  看似什么都知道,其实一点卵用也没有。”

  他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震惊世界,

  于是被很多大学邀请去做报告,

  爱因斯坦因此而被弄得疲惫不堪。

  有一天,司机对他说:“你太累了,今天我帮你作报告吧?”

  爱因斯坦问:“你能行吗?”

  司机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

  那天司机上台,果然讲得滴水不漏。

  但刚想下台时,一位博士站了起来,

  然后提了一个非常深奥刁钻的问题。

  司机不知怎么作答,幸好脑瓜转得快:

  “你这问题太简单了,我司机都能回答。”

  爱因斯坦站起来,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博士惊呆了:“没想到他的司机也远胜于我。”

  但在回去的路上,司机对爱因斯坦说:

  “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其实,我们就跟这位司机差不多,

  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

  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

  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

  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06

  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

  首先,它传授的几乎都是碎片化知识。

  朋友张海特别喜欢各种“干货”知识,

  今天在这个公号看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干货满满,我要收藏起来。”

  明天在那个公号看到“高情商必须具备五个能力”,

  “干货满满,我得收藏起来。”

  就这样,他像松鼠屯粮一样囤积着。

  但收藏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

  “有一天,我打开微信收藏,

  看到里面竟然有1000多篇文章,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收藏的,

  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文章。”

  最后,他一键删了个干干净净。

  如果你留心一点,就会发现,

  现在“知识付费”传授的多是张海所收藏的那种碎片化知识:

  ●它们往往是一堆结论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事实,不告诉背后原理

  关于学习,有一句名言——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将会导致:

  ●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容易遗忘

  ●看待问题简单化片面化

  ●思维与视野变得狭隘

  ●难以进行复杂思考和独立思考

  所以,我们经常感叹:“学了这么多,就像没学过一样。”

  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在这里,我声明两点。

  第一,我不是反对碎片化学习。

  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当然很有必要,

  但这与学习碎片化知识是两码事。

  第二,我不是说碎片化知识一无可取。

  该什么时候去吸收碎片化知识呢?

  就是你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架构已经建立好了,

  这时你可以借助碎片化知识来查漏补缺,

  丰富自己的认知深度与认知广度。

  07

  为什么说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呢?

  其次,它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

  蓝胖子写过一篇《知识付费得了什么病》,

  在文章里,他把“罗振宇们”称为“医生”,

  把患了知识焦虑症的“刘刚们”称为“病人”。

  按照病情,病人分为三种:

  轻度病人、中度病人和重度病人。

  这三种病人,分别对应职场三个阶段:

  执行阶段、管理阶段和方向阶段。

  针对三种病人,医生正确的做法本应是——对症下药,分别开出三种不同处方。

  但真正的情况却是医生治病时极其粗暴:

  “我不管你是哪种病人,我就开这一种药方。”

  “单一内容面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受众。”

  这种粗暴治疗,于是引发了一系列不适症:

  重度病人一看医生开的轻度药方就怒了:

  “哇靠,这个阶段我早就度过了好不好。”

  轻度病人一看医生开的重度药方就毛了,

  “我就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

  很多基础能力和基础技能都还没掌握,

  你却要我去学马云的宏观视野和管理格局。

  学习毛啊,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彼之蜜糖,乃吾之砒霜。

  08

  为什么说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呢?

  再次,它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到了。

  我想起了我读高三时的一件事情,

  当时班上有一位后来考清华的学霸,

  他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笔记。

  我当时物理成绩位居下游,

  便向学霸取经:“借你笔记看看呗。”

  我把他的笔记完完整整地抄了下来,

  但是几次物理考试,我还是位居下游。

  我说:“我都看了你笔记好几遍了啊。”

  学霸说了一句:“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我一下醍醐灌顶。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知识后依然没有长进?

  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未经你思考”得来的。

  罗振宇曾经讲过自己为何要做“得到”语音:

  “古时候有些有钱人,他们明明有一双眼,

  可是从来不看书,而是请人读书给自己听,

  从今以后,罗胖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书童。

  这就是我的角色定位:我读完书,讲给你听。”

  说得真好,但是我想问——有哪位大儒豪杰是靠书童读书给自己听而成功的?

  跟各位分享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

  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09

  罗振宇有本书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没错,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

  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

  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

  知道吗,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

  关于知识付费,有两句话很见血: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

  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

  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

  “(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

  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

  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

  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随时间而幻灭:

  “听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

  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付钱过后,你依然是你。

  于是,新的焦虑诞生了。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没长进啊?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是井底之蛙啊?

  不明就里的你又陷入疯狂购买中,

  “那我就再订阅几个专栏。”

  “那我就再购买几次直播。”

  就这样,你陷入了“焦虑—购买—焦虑—购买”的恶性循环中。

  10

  要想真正治疗你的知识焦虑症,

  首先你得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

  我朋友刘刚最喜欢随大流,

  看见别人学英语,他就跟着学英语。

  看见别人学写作,他就跟着学写作。

  看见别人学编程,他就跟着学编程。

  …………

  “学完,发现还是解决不了我的焦虑。”

  你一定也发现了,刘刚最大的问题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意思?

  就是他虽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

  所以,看见别人学什么他就学什么,

  今天学这,明天学那,

  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毫无用处。

  学习如同种地,在承包这块地之前,

  一定要有目标要有计划,

  知道要种何种作物,要达到多少产量,

  接下来才是为之辛劳耕作。

  没有目标,一切无从谈起。

  那如何寻找学习的目标呢?

  ●坐下来,写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罗列“这样的人”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

  ●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

  ●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

  目标一明确,方向一清晰,

  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撞了。

  11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名言:

  “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

  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

  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问考清华的学霸:“你的学习效率怎么这么高?”

  他说:“我从来不简单地去看书复习,我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的。”

  你不是不可以订阅得到专栏,

  不是不可以订阅喜马拉雅音频,

  但是在接受这些新知识之前,

  你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想学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学习,

  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别人的课。

  边听边对照,边听边思考,

  再把迷惑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然后再去搜罗体系化的书籍,

  从中找到解决这个迷惑的原理和方法,

  如此这样,你的学习才会变得高效。

  12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说过一串数据:

  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万年间,

  一共创造了5艾字节的信息,

  这个存储量相当于50亿部1G电影。

  而到了2010年,人类每两天就会创造5艾字节。

  再到了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再到今天,人类每1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如何没日没夜的学习,你都赶不上知识的增长速度。

  所以,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

  最有效的学习并不是碎片化学习。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纯粹就是一个大傻逼。

  如今社会早已分工得极其精细,

  并且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

  所以,最好的学习不是追求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喜欢“有话植说”的一句话:

  “一味贪多求全的学习,

  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会让你更加焦虑。

  真正成功的哪些人,

  都是在自己行业里专注只做好自己的事,

  经过多年沉淀,这才一鸣惊人。

  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

  他只是比我们更早的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

  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

  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

  13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

  先讲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

  只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

  每天看到报纸印出来的时候,

  他就想:“有一天我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就好了。”

  他是行动派,想到了就做。

  他是怎么做的呢?

  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写作培训班,

  于是,他把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剪下来,

  再一句一句抄写在一张张纸条上。

  抄完之后,把原文放在一边,

  然后再把这些纸条全部打乱,

  让自己把这些话按照顺序排列下来,

  很多次排列之后,他就弄懂了文章的结构。

  然后,他又把难度提高一个档次,

  让自己把文章一句一句默写下来,

  很多次默写之后,他就懂得了如何运用文字。

  终于有一天,他的文章出现在了报纸上。

  文章见报后,更加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

  于是他天天奋笔不休,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当你系统地学习一个知识后,

  你必须为这个知识找到一个或多个致用的出口,

  只有让知识频繁地得到“致用的锻炼”,

  知识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你身上的本事。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知识毫无用处?

  因为他没有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

  14

  当我们都在为求知求学而焦虑时,

  “罗振宇们”来了,

  他隔着屏幕向我们伸出胖乎乎的大手:

  “世界末日没什么好怕的,都跟我来。”

  于是我们就登上了知识付费的这条船。

  但在我们积极掏钱的时候,

  “罗振宇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一个秘密: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重要。

  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

  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

  专业学习远比跨界学习重要。

  这就是拾遗写这篇稿子想告诉你的一点真相。

  我不反对知识付费,但我反对鼓吹知识速成。

  我不反对碎片化知识,但我反对神化碎片化知识。

  求知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

  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财富吧

GMT+8, 2025-1-8 12:44 ,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14-2021 财富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