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联经济往事:叶利钦的震撼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8

帖子

68

积分

Ⅰ级财主

Rank: 1

积分
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21: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联经济往事:叶利钦的震撼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1973)




今天(9月29日)是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生日。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著作《人的行为》( HumanAction)则是经济学的巅峰作品。米塞斯教授是现代自由主义运动的旗帜,他的著作为自由主义者提供了不断汲取的养分,他的生平经历则树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

早在1920年,米塞斯教授就发表著作,论证计划经济不可行。他预言,苏俄如果施行计划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贫困、饥饿和混乱。彼时计划经济思想风头正劲,米塞斯的论断无异于警世之言,影响了包括哈耶克在内的一大批学者。

为纪念米塞斯诞辰,从今天起我将发表一组文章谈苏联经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计划经济的崩溃。最后说一句:米塞斯老爷子,生日快乐!

…………………………………………………………

1989年9月,叶利钦访问美国。东欧政局已有不安,苏联处在风暴前夜。

198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英国撒切尔改革,美国里根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这三人是同时代的弄潮儿。这股浪潮在苏联翻涌,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积极地推动改革,苏联也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工资浮动,甚至允许私人开办企业。改革力度不如中国,不过也堪称苏联历史上最积极的一次改革。戈尔巴乔夫因此被视为苏联政坛的经济改革派。

彼时叶利钦是激进改革派,主张包括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叶利钦是同时代富有个人魅力的新官僚,其勃勃野心很快引起不满,被解职弃用,从莫斯科市委书记的位子上被赶下来。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政坛的冤家,不过他们没有根本性分歧。戈尔巴乔夫是旧苏联的守护者,叶利钦积极推动大国解体。最后,戈尔巴乔夫顺应时势,松了一把手,成全了叶利钦。在1989年,两人的关系还非常僵硬。

1989年的叶利钦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小挫折,他想出国看看,尤其希望到美国访问。美苏关系处于和缓期,美国政府怕影响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不好出面邀请。美国一所大学恰好有个“苏联研究中心”,研究者有些是老派共产主义者。通过学术交流名义,叶利钦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这所大学的苏联粉丝组织车队,帮助叶利钦在美国旅行。美国政府没有高规格接待,不过给予行程便利。还有一种说法,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前总统里根都予以高规格接待,真实性存疑(这个记录出自一些左派网站,可能意在将叶利钦描述为叛国之贼)。

叶利钦在美国进行了深入游览。就像很多第一次访问美国的苏联人,给他们巨大冲击的不是自由女神像和林肯纪念堂(老实说,苏联人见惯了巨大建筑),而是繁荣的市场。

旅行的车队开到德克萨斯州,在休斯顿一家超市前停下来。叶利钦想去看看,于是信步前往。一排又一排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应有尽有的食品和家用百货,每一类产品有十几种之多。叶利钦非常仔细地询问供货、价格、产地和销售情况。他感到又惊奇和压抑。




叶利钦参观超市




一座美国普通城市的普通超市,拥有的消费品之丰富,超出了这位苏联人的想象。市民可以在超市里闲逛,信手将商品扔到小推车,不喜欢就将它扔出来,没有人理会。不仅商品丰富,陈列样式也非常吸引人。几乎见不到店员,即使有也客客气气,非常随和。超市如此开敞,似乎从不担心窃贼或者有人偷吃。这一切如此美好,以至于生活在苏联特权精英阶层的叶利钦,对这一景像也大为触动。

据说叶利钦参观完超市就不见了,随行人员很奇怪,到处找他。后来在车上找到,他一个人在车里抱头痛哭。随行人员过来劝说,他突然像狮子一样大吼:“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都白搞了!”这个细节是刘苏里在一次读书会上说的,绘声绘色,真实性已不可考。有一点却很真实:休斯顿之旅给叶利钦带来了巨大冲击。

回到莫斯科之后,叶利钦很感慨地谈起他在休斯顿见到的一切,美国与苏联生活水平的差距之大,也令听众们大为震惊。叶利钦的助手后来说,休斯顿超市的经历把叶利钦对于共产主义制度的最后一点信仰都破坏掉了,这促使他成为俄罗斯时代的第一任领导人。

计划经济国家的领导人受到外界冲击,这种事情在中国也发生过。学者张维为曾是邓小平的翻译。1983年,张维为第一次抵达曼谷机场,就受到震撼。曼谷机场的飞机起落有序,侯机大厅明亮宽敞,商店货品琳琅满目,街道车水马龙,店员友善客气。想想看,曼谷只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二流国家,却让一个大国首都的官员惊叹,可想当时中国之落后。在此之前的1978年,邓小平就已经访问了马亚西亚、新加坡、日本和泰国,曼谷在这些国家的城市里,还算是比较落后的。

张维为说:“我可以想像他老人家当时所受到的震动。”我相信,邓小平受到的震撼会比年轻人强烈得多。1920年,邓小平从上海登船赴法国留学,那时上海已是繁荣的远东大都会,曼谷最多是小县城水平。几十年过去,局面却颠倒过来,怎不让人痛心?

回来说苏联。苏联解体前后,克格勃们表现出了不相称的无所作为。这些人在苏联时代深受信任,被派到各个国家执行任务,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多过一般人,这促使他们成为苏联制度最深刻的怀疑者。怀疑越来越大,到关键时刻成了倒戈力量。1990年代,中国的最高领导层是改革开放最坚定推行者,甚至说谁不改革谁下台。这可不是泛泛之言。

(欢迎关注菁城子的微信公众号:jingchengzi86,以自由主义的视角看问题。)

http://weibo.com/p/23041864e900e10102w6o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财富吧

GMT+8, 2025-1-7 19:12 ,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14-2021 财富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