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赚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查看: 3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拆解工作,工作里的分类可以做到副业的赚钱程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Ⅰ级财主

Rank: 1

积分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8 14: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曾有位朋友,给我分享他特别奇怪的“不快乐”。 他是做设计的。他自认为读书的时候挺喜欢这专业,可上班却上得痛苦极了。他本以为可能是学习没压力工作有压力、涉及内容也不尽相同导致的。 可后来,他经常接一些私活。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他发现,同样的工作内容,上班做他极不快乐,可倘若接私活,他就干得成就感满满。也不是说私活就赚得多,算时薪其实比上班还低。 我当时听了也就一笑而过。毕竟十个人九个都不喜欢上班嘛,而且还是在二十多岁刚入社会没玩儿够的年纪。
最近我看到个理论,特别有趣,刚好解释了他这个心理,所以想起这桩旧事。 02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心理账户的概念,这个我们应该不陌生,我以前写文章也经常提到。讲的是在我们心里面,钱跟钱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把他们放进不同钱包。 我们去看电影,发现丢了电影票,肯再花钱买一张的人不多。但倘若你是买电影票前两天,丢了个手机呢?丢手机的损失可比丢电影票大多了,但大部分人仍然会选择去看这场电影。说不定看电影的积极性还更大了,毕竟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要找点愉快的事情开心一下嘛。 这就是因为,买电影票的钱,和买手机的钱,分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但是,我以前对心理账户的理解就到此为止了。

最近看到了对这个概念进一步的解读。 因为有心理账户的存在,我们的每一笔收益、每一笔支出都会在对应的账户被记录下来。 但是有个问题,只有一笔支出对应一笔收入的时候,我们才会敏感,记录才会准确。当一笔收益对应多比支出,或者多比收益对应一笔支出时,我们就会一脑子浆糊,从而做出错误的评估。 举个例子。 很多人开了会员卡看书、看剧,其实全年算下来,并不如一本一本买、一部一部付费看划算。但是到了第二年还是回去开卡。为什么?

因为开卡再享受是一次性支出对应多次收益,在看书或者看剧这个心理账户,我们的感受是不断有收益赚大了! 有个商家常用的营销手段叫“支付隔离”,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你看现在从买水果到买婴儿纸尿裤,哪个商家不希望你赶紧办个卡弄个会员啥的?痛苦一次,满足n次。而当咱达到满足的巅峰,赶紧再说服咱办明年的卡。我自己现在就是京东、饿了么、屈臣氏、樊登读书、得到、小区门口水果店、纸尿裤店等等等等的会员…… 吃自助餐的爽感也是类似的。钱一次性打包花出去了,只心痛一次

后面每多吃一口,这餐饭食账户的满足感就增加一点,越吃越觉得自己赚了。其实对于我这种小鸟胃的人,就算吃到扶墙而出还是妥妥的亏本交易啊!

好了,那说回上班为啥不爽。讲到这里你有没有猜到? 上班刚好是反着来的嘛。每月支付一次工资,可咱要天天早起、天天打卡、天天开会、天天干活、天天加班、天天挨骂……每月就发工资那天在心理账户里记上一笔爽感,满足一次,痛苦n天。 如此逆人性,能开心才怪呦! 虽然签合同的时候是你情我愿的,金钱和劳动放在天平的两端稳稳当当。甚至老板给出的薪酬高出咱的预期了,头几天都是哼着歌去上班的。可上着上着,感受的天平就失衡了。 再看我朋友讲的他接私活呢?那可是干一份活、算一份钱的。记账的小本本,算得明明白白,满足感、成就感也随之而来。 03 有的老板呢,就很聪明。 比如我之前上过班的公司,销售部就有个分享。 他们最早也是一月一月发奖金。而我们知道,销售上班的痛苦,那可比一般岗位还大多了。每天面对的80%都是拒绝。

所以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每月只有刚发完奖金的时候,能鸡血几天。因为刚刚在这个心理账户里记入了收入嘛。 后来呢,销售部老大推动改革,变成半月一发奖金,大家的积极性就显著提升了,最起码每月的鸡血次数由一次变成了两次。再后来,干脆一周一发,并且每天还要评选当天的销冠,直接把现金奖励拍桌子上那种。奖金比例没变,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当然奖金总额是上去了的,因为业绩嗖嗖往上升呀。 当然,你可能没办法劝说你的老板给你每月多发几次钱。不过,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还是可以做出些改变,让自己的工作体验好一些的。 比如,我身边不少年轻人,都喜欢在刚发完工资的那两天集中消费买买买,然后到快发工资的时候只有吃泡面的份儿了。

不防人为拆分一下给自己努力工作的物质奖励时间:每月第一周工作完买面膜口红等护肤化妆品,第二周工作完采购当月零食,第三周安排外出探个心心念念的网红奶茶店,第四周给梦想账户存笔钱,为了实现全年更大的梦想。 这样,每周的辛勤工作,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都有个盼头,幸福感upup。并且花4次钱,可能比你集中购物1次的消费更低更理性。没有欲望压制整月的痛,也就没有了拿到工资后的一次性非理性爆发。
4 此外,精神上的满足感,同样需要有明确的心理账户拆分、承载。 几百年前的手工匠人,很少说工作工作抑郁了的。因为他们自己可以掌控工作,知道一个任务的心理账户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重要节点在哪里,这样工作起来,每天就动力满满。 而现代化的分工,让成百上千人协作提升效率。每个人去上班,只做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既不知道整体的任务账户何时开启、何时关闭,也不知道自己完成的那部分对整体账户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觉得无聊,没有成就感可言。

而下班后接个私活、或者干脆做个自由职业,大多类似于找回了手工匠人的感觉,因此也会更满足。 但是人类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现代管理方法也在越来越科学、人性。 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发明且后来在谷歌发扬光大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s)管理方法,其之所以能良好作用,我认为与每位员工心理账户的清晰分配、成就感的提升是息息相关的。 目标和可衡量的关键指标在公司中层层传递,所有人都时时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意义。每个人每一刻的工作都不再是瞎忙,都可以归进对应的心理账户,可评估、可完成、可关闭。 如果你的公司还没有用这样的管理方法,你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开设心理账户避免没有成就感的瞎忙。

比如你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做报表,你可以给自己立个项,3个月把做报表的速度提升一倍。然后你可以再拆解具体任务为学会excel的5个新功能,学会用python制作基本工作簿等等。 无聊的日常有了心理账户的归属,我们在完成一个个账户的驱动力下,自然就快速成长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财富吧

GMT+8, 2024-11-17 00:39 , Processed in 0.483601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14-2021 财富吧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