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做公众号,都需要有一个理由。这是我从某个自媒体群,某大咖分享里面听到的一句最有感觉的话。
是的,做事情都需要有理由。
2016年中旬,我在导师的指引下,创建了第一个公众号,由于当时只是为了完成设计任务,也并没有考虑如何去运营。后来,任务完成了,这个做号的“理由”也就没有了,当时也没赶上红利“末班车”。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为我的公众号找一个运营的理由,当然除了情怀,还有的就是没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打理,因为我现在本身已经找到了为其它的公众号而做事情的理由,或者说当时的我更不懂何为运营。
所以,我在群里也有一个想听分享、明白事理的理由。
盛宴开始
这次的分享者是一位本地公众号的运营者,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分享的主题是本地公众号如何运营涨粉。
就如前面所说的,他做这个公众号也是有着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本地没有一个相关新闻动态的平台,当地很多人关注着本地新闻,但是就没有人去做,也就是说这方面的市场是空白的,所以他就从零开始着手于公众号了。
公众号定位
跟大家一样,做公众号就考虑定位的问题。他的公众号定位就是为本地以及周围的人群提供新闻资讯和爆料服务。定位做好了才能从容下手,而且这个定位是根据当地的情况而定的,就是上面的“理由”。
前期运营
运营前期最大的困难无非就是涨粉困难了,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方式去做。前面说过本地在这方面的市场是空白的,按照传统模式是很难迅速完成原始粉丝积累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爆点契机打开局面。
这个契机就是去年当地发生了大水,淹没了很多地方,再加上这方面市场空白,没多少人报道,而且群众也很关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他做号的原因之一),于是就开始第一篇文章。
推文之后,文章很快就有了3000+的阅读量,那时候他的粉丝量是0。依靠这个契机,公众号很快就积累了一两千的粉丝,直到现在稳定下来了,公众号累积1万多粉丝,平均的阅读量也保持2000+左右。
我心叹,那就是20%左右的转化率了。并且借助燎原之势,坚持日更,很快不到一个月左右就拿下了原创功能。他说这也是他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之一。
在爆点契机过去之后,他就开始考虑推文的内容多样化了,同时改变运营战略,根据当地交通出行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就把公众号的运营宗旨改为关注民生、为居民服务、为当地发展提供改善建议。
社群涨粉
此后,他涨粉手段主要就依靠文章内容。虽然他的文章内容大多数是以居民的意见反映和爆料资讯为主,但保证了内容的高质量。
因为一篇优质的文章要具有传播的性质。基于这点,初期运营的时候就是加入当地的居民交流群里面,通过分享文章吸引用户形成传播。
这里是有技巧的,只是单纯的分享,并不会刻意的去提醒大家guan注什么的,因为一些人觉得有用的自然会去guan注,而且不用过多的去分享,因为有些群主对这种有些反感,甚至有意见,所以要适而可止。
活动涨粉
在累积了一定量的粉丝之后,他逐渐与一些商家展开合作,比如线上的就在留言区评论dian赞最多的送小礼品什么的;线下的就去定制一批印有公众号二维码的气球,周末就往人多的地方站,做guan注就送气球的活动。利用活动涨粉,他说虽然涨的不多,但却是最容易涨粉的方式之一。
自媒体矩阵
除此之外,他就借势陆续创建了头条号、企鹅号、一点号、UC号等等,形成了所谓的自媒体矩阵。他说尽管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并且累死累活的,但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看着慢慢增长的粉丝量,心中似乎又有了一丝成就感。
后言
现在,他的这个公众号是几个业余自媒体人共同去运营的,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期。
但是面临的困境也有很多,比如发展空间有限,毕竟本地人口才十几万;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为了提高阅读量而烦恼等等。
我着实是佩服这位大咖,其实当初我的第一个公众号名字就是用自己的小名起的,考虑的就是在我们那里发展,用自己接地气的名字形式去表达。然而当时我最致命的还是执行力,所以就错过了。
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会不会把握住。
Ps:如果再说下去的话,还有日常维护以及变现模式方面的经验,时间问题,只能含恨至此了 |